□任欣欣
陸游(1125-1210),字務觀,號放翁,越州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,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。說到陸游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會是他的《示兒》“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”。其實,陸游的名句“岳陽樓上留三日,聊與瀟湘結(jié)后緣”,一看就讓人怦然心動,引發(fā)無限遐想。
好學不倦才華卓異 科舉進士名列榜首
陸游出身于一個由“貧居苦學”而仕進的世宦家庭。其祖父陸佃曾受經(jīng)學于王安石,頗得王安石的賞識,后舉進士,官至尚書左丞,品行剛直。父親陸宰是一位學者,以藏書豐富而聞名,累官朝請大夫,直秘閣。他們都是有強烈愛國思想的士大夫,在學術(shù)方面也頗有成就。
宋徽宗宣和年間,正是宋朝腐敗不堪,屢遭金國進犯的時候,民族危機極為嚴重。陸游出生的這一年,金人滅遼而成為宋朝最大的威脅。第二年,金兵即攻陷北宋首都汴京(今河南開封),襁褓中的陸游隨家人顛沛流離南逃求生。歷盡千辛萬苦,才逃歸故鄉(xiāng)山陰。后來金兵渡過長江南侵,陸家又逃到外地。直至陸游9歲,金兵北撤,一家人才重回山陰。少年陸游耳聞目睹的是長輩們“相與言及國事,或裂眥嚼齒,或流涕痛哭”,無不希望能匡扶王室,哪怕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這種洋溢著忠義之氣的家庭氛圍直接影響著陸游,使他自幼即立志殺胡(金兵)救國。
在家庭、家族的影響下,陸游自幼好學不倦。少年陸游“年十二能詩文”,十三四歲時偶然看到父親讀后置于藤床上的陶淵明詩集,“取而讀之,欣然會心”,至暮色降臨也舍不得把書放下,最后連晚飯都不吃了,直到把書讀完。十七八歲時,他已經(jīng)顯露出卓異的文學才華,20歲時以《菊枕》為題賦詩一首,被傳誦稱道,嶄露頭角。
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(1153),29歲的陸游赴南宋都城臨安(今浙江杭州)參加進士考試,位列榜首,恰好秦檜的孫子秦塤也參加考試,名列陸游之后,秦檜為此大為惱怒。第二年禮部復試時,沒想到陸游又一次排到了秦塤的前面,心胸狹隘的秦檜直接將陸游除名。秦檜死后的第三年,已經(jīng)34歲的陸游才得到朝廷起用,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。歷任夔州(今重慶奉節(jié))通判和蜀州、嘉州、榮州代理通判、知州等職。
淳熙二年(1175),范成大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兼四川制置使,陸游應邀擔任參議官。淳熙五年,陸游詩名日盛,受到孝宗召見,出川東歸,回到臨安,但仍未得到真正重用,被派往福州、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。在江西任上,當?shù)卦庥鰢乐氐乃疄?,他“草行露宿”,親自到災區(qū)視察,并“奏撥義倉賑濟、檄諸郡發(fā)粟以予民”。不料卻因此觸犯當?shù)?,竟以“擅?quán)”之罪被罷職還鄉(xiāng)。
在家閑居6年后,年過花甲的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(今浙江建德)知州。淳熙十五年,在嚴州任滿,卸職還鄉(xiāng)。不久,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(jiān)。次年,光宗即位,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,他連上奏章,建議朝廷救弊興衰,減輕賦稅,結(jié)果反遭彈劾。此后,陸游長期蟄居于家鄉(xiāng)的田園之中,于嘉定二年(1210)十二月與世長辭,享年85歲。
抗敵復國 愛國一生
陸游的一生,抗敵復國是他從政從文始終如一的主題。早在宋孝宗即位之初,他就向朝廷提出了許多抗敵復國的政治措施和軍事策略??菇鹈麑埧蕚浔狈ブ畷r,陸游積極為北伐之事出謀劃策,起草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文書。由于南宋內(nèi)部的多方掣肘,張浚北伐失敗,朝廷北伐中原的決心隨之動搖,屈服求和,茍且偷安,同金人議和,簽訂了屈辱的議和條款。陸游直言諫諍,但無濟于事。后來,更由于他揭發(fā)孝宗皇帝的親信大臣結(jié)黨營私,引起孝宗的惱怒,被朝廷調(diào)任建康通判,繼而改調(diào)京口(今江蘇鎮(zhèn)江)。此時張浚亦在這一帶駐防,二人過往甚密,積極謀劃再次北伐之事。然而,這種愛國之舉竟被主和派扣上“交結(jié)臺諫,鼓唱是非,力說張浚用兵”的罪名,被罷官還鄉(xiāng)。
宋乾道八年(1172),主戰(zhàn)將領(lǐng)王炎宣撫川陜,駐軍漢中,陸游應邀充任幕賓,襄理公務。在南鄭前線,陸游開始一段戎旅生活,置身官兵中間,他真切感受到了廣大軍民對國家、民族的熱愛和忠誠。他在雪中刺虎,在秋風中戍守邊關(guān)要塞,無畏無懼。豪壯的軍旅生活使他的胸襟懷抱為之一開,詩歌創(chuàng)作的激情為之高漲,寫下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。
因為公務的關(guān)系,陸游常往來于各地,經(jīng)過實地考察,他認為漢中地區(qū)地勢險要,物產(chǎn)豐富,民眾豪健俠義,主張把隴右一帶作為恢復中原的根據(jù)地,虎視長安,經(jīng)略中原,進可攻、退可守。但南宋王朝秉持的國策是妥協(xié)投降,無意于恢復故地,陸游的策略依然沒被采納。陸游在范成大屬下任參議官期間,二人因志趣相投,不拘泥于俗常的禮法,公務之余,常在一起飲酒賦詩,互相唱和。陸游一腔愛國之情無處發(fā)泄,索性放浪形骸,被同僚譏為頹放,他干脆就自號為“放翁”。他結(jié)交俠義之士,方外之人,并在文學創(chuàng)作上迸發(fā)出更大的熱情,不少作品“寄意恢復”。
在吏部郎中兼實錄檢討官任內(nèi),他不顧自己已是64歲高齡,積極建議朝廷救弊興衰,整飭朝政,修明法治,選拔人才,以實現(xiàn)中興偉業(yè)。然而,沉湎在偏安享樂之風中的南宋朝廷已無進取之意。陸游滿腔正氣的進諫不僅沒被采納,反而遭到奸佞權(quán)僚的嫉恨,罪之以“嘲詠風月”而罷其職,陸游在憤慨之余,將自己的故居命名為“風月軒”,以表抗爭之意。晚年,陸游遠離名利場,笑傲于山水之間,生活雖然窘迫,但他不忘報國之志,彌留之際仍不忘恢復中原、統(tǒng)一國家大業(yè),寫就一生中最后一篇作品《示兒》詩,為兒孫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遺囑:
死去元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
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
詩中所表述的憂國憂民之心和忠憤之氣是如此強烈,表達了陸游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操,這首詩因而也成為愛國詩詞的代表作。
傳世詩詞萬余首 因詩與岳陽結(jié)緣
陸游是一位創(chuàng)作特別豐富的詩人,集中存詩約9300首。他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期: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(46歲)入蜀以前。這一時期存詩僅200首左右,作品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。第二期是入蜀以后,到他64歲罷官東歸,前后近20年,存詩2400余首。這一時期是他從軍南鄭,充滿戰(zhàn)斗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,也是其詩歌創(chuàng)作的成熟期。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(xiāng)山陰直到逝世,亦有20年,現(xiàn)存詩近6500首。詩中表現(xiàn)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,并不時流露出蒼涼的人生感慨。另外,也表現(xiàn)出趨向質(zhì)樸而沉實的創(chuàng)作風格。在陸游三個時期的詩中,始終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,中年入蜀以后表現(xiàn)尤為明顯,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,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。
陸游的詩各體兼?zhèn)洌瑹o論是古體、律詩、絕句都有出色之作,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,所以后人稱他七律當時無與倫比。宋劉克莊在《后村詩話》前集中稱“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”。在陸游的七律中,確是名章俊句層見疊出,每為人所傳頌,如“江聲不盡英雄恨,天意無私草木秋”(《黃州》);“萬里關(guān)河孤枕夢,五更風雨四山秋”(《枕上作》)等。這些名作名句,或壯闊雄渾,或清新如畫,不僅對仗工穩(wěn),而且流暢生動,不落纖巧。除七律外,陸游在詩歌創(chuàng)作上的成就當推絕句。他的詩雖然呈現(xiàn)著多姿多彩的風格,但從總的創(chuàng)作傾向看,還是以現(xiàn)實主義為主。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并立足于自己的時代作了出色的創(chuàng)新。
陸游的創(chuàng)作不僅工詩,還兼長寫詞,現(xiàn)存詞共有130首。他詞也風格多樣并有自己的特色。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,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,如著名的《釵頭鳳》即屬此類。而有些詞或抒發(fā)著深沉的人生感受,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,如《卜算子·詠梅》等,蒼涼曠遠,寓意深刻,這類詞又和蘇軾作品比較接近。然而最能體現(xiàn)陸游的身世經(jīng)歷和個性特色的,還是他的那些慷慨雄渾、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,如《漢宮春》“羽箭雕弓”、《謝池春》“壯歲從戎”、《訴衷情》“當年萬里覓封侯”、《夜游宮》“雪曉清笳亂起”等,都是飽含著一腔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。這類詞又和辛棄疾的作品比較接近。散文方面,陸游也著述甚豐且頗有造詣。其中記銘序跋之類,或敘述生活經(jīng)歷,或抒發(fā)思想感情,或論文說詩,最能體現(xiàn)其散文的成就。代表作有《靜鎮(zhèn)堂記》《銅壺閣記》《書渭橋事》等。
淳熙五年春,陸游在入蜀9年后奉旨入朝,出川時途經(jīng)岳陽,并作停留,游覽了岳陽樓,寫下了《小雨極涼舟中熟睡至夕》《岳陽樓》《岳陽樓上再賦一絕》《煙波即事》《乘大風發(fā)巴陵》等詩篇,記錄了他來岳陽和離開岳陽的情景和情懷。其中,《小雨極涼舟中熟睡至夕》《煙波即事》(碑廊為“江行雜詠”,詩名有誤)被選刊到岳陽樓景區(qū)洞庭風韻碑廊,《小雨極涼舟中熟睡至夕》全詩云:
舟中一雨掃飛蠅,半脫綸巾臥翠藤。
清夢初回窗日晚,數(shù)聲柔櫓下巴陵。
這是他乘舟順江東下,描寫江行生活的一首小詩,不難看出他當時的心情極為平靜,極其閑適。詩中特別提到巴陵,可見到巴陵游覽,是他江行途中早有的打算。
《煙波即事》是他離開岳陽時所寫,全詩云:
浪跡人間數(shù)十年,年年散發(fā)醉江天。
岳陽樓上留三日,聊與瀟湘結(jié)后緣。
詩人對岳陽樓前的湖光山色,興趣極濃,盤桓三日,還要與“瀟湘結(jié)后緣”??上г娙诉@個愿望沒有能夠?qū)崿F(xiàn),但也一直沒有忘情于瀟湘,曾寫詩追懷此事:“文字塵埃我自知,向來諸老誤相期。揮毫當?shù)媒街?,不到瀟湘豈有詩?!?/p>
另外,陸游的《岳陽樓》《岳陽樓上再賦一絕》也表達了登臨岳陽樓,激起詩家以壯闊之景抒心中情懷?!对狸枠恰啡娫疲?/p>
身如病鶴短翅翎,雨雪飄灑號沙汀。
天風忽吹不得住,東下巴峽泛洞庭;
軒皇張樂雖已矣,此地至今朝百靈。
雄樓岌嶪鎮(zhèn)吳楚,我來舉手捫天星;
帆檣才放已隱隱,云氣亂入何冥冥。
黿鼉出沒蛟鱷橫,浪花遮盡君山青;
黃衫仙翁喜無恙,袖劍近到城南亭。
眼前俗子敗人意,安得與翁同醉醒。
這是一首古風,每四句為一個層次,共四個層次。第一層,詩人以清高脫俗、不與雞騖為伍的野鶴自比,但歷經(jīng)磨難,已成病鶴。這次奉召赴臨安,東下巴陵,泛舟洞庭。第二層以“軒皇張樂”的神話故事,襯托洞庭古老而神秘;以“雄樓岌嶪”“捫天星”贊美岳陽樓的高峻雄偉。第三層,“帆檣隱隱”“云氣冥冥”描寫洞庭湖煙波浩渺;第四層,要與仙翁同醉,不愿隨俗沉浮,與句首以“鶴”自命之意相照應,陸游超凡落俗、率性率真的性格也躍然紙上。
《岳陽樓上再賦一絕》全詩云:
江風吹雨濯征塵,百尺闌干爽氣新。
不向岳陽樓上醉,定知未可作詩人。
陸游登岳陽樓,覺得興猶未盡,再賦一絕。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,“江風吹雨”洗滌“征塵”。面對壯麗山川,頓覺神清氣爽,精神為之振奮,清思、靈感也油然而生,由此悟出與北宋晁沖之“不到西湖看山色,定應未可作詩人”詩句,同一心境,也可見岳陽樓美景在陸游心中的地位、情趣,情景交融,人景相依。
陸游的傳世之作頗多,據(jù)汲古閣刻《陸放翁全集》計有:《劍南詩稿》85卷,《渭南文集》50卷,《放翁逸稿》2卷,《南唐書》18卷,《老學庵筆記》10卷等,其他尚有《放翁家訓》及《家世舊聞》等,他飽含愛國精神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思想資源和精神文化財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