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 id="ngibh"></i>
    <video id="ngibh"><pre id="ngibh"><pre id="ngibh"></pre></pre></video>
  1. <dl id="ngibh"></dl>

    1. <b id="ngibh"></b>
      <ul id="ngibh"><meter id="ngibh"></meter></ul>

      岳陽網 >文化 >鉤沉

      洞庭湖:《柳毅傳書》故事發(fā)生原地
      時間:2024-12-15 09:44:40 來源:岳陽日報特稿部

      洞庭湖:《柳毅傳書》故事發(fā)生原地

      ——紀念《柳毅傳書》特種郵票在岳陽首發(fā)20周年


      微信圖片_20241213203012.jpg


      □陳湘源 唐 昕


      因唐人李朝威《柳毅傳》,既具思想性又具藝術性,所以柳毅傳書的故事對后世影響極大。千百年來,人們對這個故事發(fā)生的原地頗多爭論。特別是2004年,國家郵政局印發(fā)《柳毅傳書》特種郵票時,引發(fā)了一場故事原發(fā)地的六地紛爭。今天借紀念《柳毅傳書》特種郵票在岳陽首發(fā)20周年之機,我們再從《柳毅傳書》的影響、傳奇創(chuàng)作的取材、故事主人公的原籍、《洞庭湖傳說》產生的背景和遺跡、文獻記載與文化積淀等方面,來認證一下《柳毅傳書》故事發(fā)生原地是在洞庭湖的探索。


      《柳毅傳書》故事的巨大影響源于《柳毅傳》

      《柳毅傳》是唐代李朝威創(chuàng)作的傳奇小說,最早見載于唐人輯錄的小說集《虞初志》。李朝威生卒年代不詳,據有關資料記載,只知道他是隴西(今甘肅)人,活動于唐代中期的唐肅宗乾元年間?!读銈鳌酚洈⒘诉@樣一個故事:唐代儀鳳年間,書生柳毅長安赴考,落第南歸,道從涇陽探訪同鄉(xiāng),遇牧羊女自言乃洞庭龍女,受舅姑和丈夫涇河小龍虐待,托柳毅傳書洞庭龍君。柳毅慨然允諾。柳毅至君山,依龍女所言循桔井下湖傳書。洞庭龍王有弟錢塘君,性剛暴,聞之遂殺涇河小龍,救龍女歸,欲以許配柳毅。柳毅肅然陳詞,婉言拒絕,始罷。后來柳毅遷居南京,娶范陽盧氏女,一年后,方知即洞庭龍女化身。后同歸洞庭湖。

      因為《柳毅傳》這個故事極具人民性,又具人情味,且故事曲折離奇,文筆優(yōu)美生動,所以對后世的影響極大,特別是在戲劇曲藝中久唱不衰。宋雜劇就有《柳毅大圣樂》,元代尚仲賢有《洞庭湖柳毅傳書》,明代徐渭《南詞敘錄》輯錄的南戲劇目有《柳毅洞庭龍女》戲文。上述諸劇,其故事情節(jié)基本與《柳毅傳》相似。此后,以其故事花樣翻新的,還有明代許自昌所作傳奇《桔浦記》。近現(xiàn)代,京劇有梅蘭芳演出本《龍女牧羊》。越劇《柳毅傳書》1962年就拍攝成電影,不僅國內長期播映,而且流布海外。此外,全國不少地方劇種都有演出腳本。

      因為近千年的演唱,使這個故事家喻戶曉,童叟皆知。不少研究者將《柳毅傳書》與《白蛇傳》《孟姜女》《牛郎織女》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《董永與七仙女》一起并稱為我國“六大民間傳說”。由于這個故事思想性強,影響很大,而且既是與中華民族圖騰“龍”有關的傳說,又與郵傳書信相關,故自1998年以來,國內外曾三次印刷成郵簡、郵票。

      第一次是1998年11月12日,為了宣傳1999年將首次在北京舉辦的“世界集郵展覽”,國家郵政局發(fā)行了《中國1999年世界集郵展覽》郵資郵簡一套兩枚,面值520分,為國際郵資郵簡。郵簡正面圖案為“柳毅傳書”,寓意中國古代民間通信狀況。畫面中一書生正接過身邊有群白羊的牧羊女遞交的書信。

      第二次是2000年,為紀念中國農歷龍年,許多國家選用龍的各種故事、傳說、民俗,發(fā)行龍年生肖郵票時,遠在非洲的加納共和國發(fā)行了一套12枚的《柳毅傳書》紀念郵票。該郵票運用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形式表現(xiàn)中國的民間傳說,設計亦如同中國的連環(huán)畫,特色獨具。

      第三次是2004年,國家郵政局在《許仙與白娘子》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《董永與七仙女》之后,發(fā)行了第四套民間愛情故事特種郵票《柳毅傳書》?!读銈鲿粪]票共4枚,一是龍女托書,二是傳書洞庭,三是骨肉團聚,四是義重情深。


      郵票首發(fā)引發(fā)原地紛爭

      微信圖片_202412132030061.png

      就在《柳毅傳書》郵票確定首發(fā)式地點之時,便引發(fā)出了一場激烈的故事原地之爭。歸納起來有寧夏固原說、陜西涇陽說、甘肅涇川說、江蘇蘇州說、江蘇吳縣說和湖南岳陽說六種,可謂烽煙四起。前述六說中,前面二說是爭受書原地,皆是根據李朝威《柳毅傳》描述的內容出發(fā),沒有涉及整個故事的原發(fā)地,故本文不作深入探討。后四說則是爭投書地和故事原發(fā)地。其所述理由,甘肅涇川說認為李朝威是隴西人,其地又處涇河之側,故《柳毅傳》應是依據當地傳說進行創(chuàng)作的。

      江蘇蘇州說和江蘇吳縣說,是因為《柳毅傳》中有“聞君將還吳”和柳毅后來經商南京娶盧氏女即龍女的描述。明清時代,在吳縣東山鎮(zhèn)的東北翁巷村亦有一口柳毅井,附近有龍女廟和白馬土地廟,相傳《柳毅傳書》曾系白馬于此。蘇州太湖也有一口柳毅井,附近有一石壁,傳為柳毅傳書問訊之處,井邊有明正德五年(1510)大學士王鏊題刻的石碑,井圈苔痕斑駁,陳跡古雅,泉水香甜津芳,是蘇州名泉之一。

      以上三說,看來似乎有憑有據,但稍加推敲,便覺很難立論。一則,所存遺跡皆源自《柳毅傳》;二則,沒有原始的、且富于地方特點的民間傳說作為依據;三則,是對《柳毅傳》所述之“吳”與“洞庭”的誤解。《傳》中所述之“吳”,并非指江蘇,而是指岳陽。至于“洞庭”,《傳》中所述皆是指湖,并非指山。太湖不叫洞庭湖,自然沒有洞庭龍王了。因此,只有湖南岳陽說證據最充分。


      《柳毅傳書》故事原地在洞庭湖湘


      微信圖片_20241213202959.png


      首先,《柳毅傳》故事的原形應該是來自《洞庭湖的傳說》?!抖赐ズ膫髡f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:相傳很久以前,東海龍王帶愛女三公主同赴王母娘娘的瑤池宴會。三公主不小心打破了王母的寶瓶,王母震怒,定要將三公主貶到凡間受苦。龍王愛女,便派龜相往人間,欲尋覓殷實富裕的人家下嫁。誰知龜相倉促之間,誤選了洞庭之野擁有八百里莊園的清(一作金、卿)百萬之子為婿。三公主來到清家,豈料清公子竟是個癱子,而婆婆和小姑又十分刁鉆狠毒,對龍女備加欺凌折磨,使龍女受盡苦楚。一日,三公主在荒野牧羊,偶遇春游的書生柳明英。柳見其面容憔悴,問清情由,即勸其修書并主動為之傳書。柳按龍女指點的方法,循君山桔井下海,將書呈與東海龍王。龍四太子得知姐姐的苦難后,立即飛往洞庭救回三公主,并將為富不仁、作惡多端的清家八百里莊園沉降為洞庭湖。岳陽與這個故事主要情節(jié)相似的還有《柳明英修書下海》《塌西湖的傳說》《柳明英與三公主》等,故事的重點都落在洞庭湖是怎么形成的這點上。

      20世紀90年代,以中國地質學院張人權教授為首的課題組,對國家重點科研項目《洞庭湖區(qū)構造沉降——淤積系統(tǒng)分析》進行攻關。他們運用多學科、多技術對洞庭湖區(qū)進行考察,終于揭開了洞庭湖形成的千古之謎。原來洞庭湖構造沉降從第四紀開始,總體上以加速度的形式急劇增大:200萬年前年下沉率為0.001毫米,1萬年前加速到1.2毫米。1950年至1990年,年沉降率高達10毫米,年下沉擴大的容積量為1.88億立方米。而泥沙淤積,以1998年特大洪水為例,也只有1.61億立方米,每年至少要多出兩千七百萬立方米。這是地質學家的考察。

      隨著洞庭湖的變遷,文人的描述也在不斷地變化。戰(zhàn)國時期,莊子《天運篇》稱之為“洞庭之野”,是河網切割的沼澤地。屈原作品描述為“洞庭波兮木葉下”,尚屬微波小水。北魏酈道元《水經注》始有“湖水廣圓五百余里”的記載。至隋唐時代,才出現(xiàn)“廣圓七八百里”“氣蒸云夢澤,波撼岳陽城”“吳楚東南坼,乾坤日夜浮”……浩渺無垠的洞庭湖。

      洞庭湖是因山得名。洞庭水系原稱為九江,后來為云夢澤的一部分。東周時期始出現(xiàn)“洞庭”這個詞組,是因為在九江這片沼澤地上有座洞穴較多的山,故名之“洞庭山”,山的周遭沉降為湖后,湖山共名。戰(zhàn)國晚期,洞庭山易名湘山,漢代又名君山,此時才湖山分稱,“洞庭”成為湖的專用名稱。學術界皆持“湖因山名”的說法。

      第二,《柳毅傳》故事中的主人公柳毅、三公主等原籍都在湖湘。這一點,諸君只要細讀原著,便可一目了然。如開篇便云:柳毅“應舉下第,欲還湘濱”,即回湘江之濱。又:“毅乃大王之鄉(xiāng)人也”,柳毅是洞庭龍王的同鄉(xiāng);柳毅“到鄉(xiāng)還家,乃訪于洞庭”,柳毅就住在洞庭湖附近?!秱鳌分袃H一處寫到“還吳”,這里的“吳”所指的不是江蘇,而是岳陽。何哉?因為岳陽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屬吳。《三國志》載,東漢建安十九年,魯肅赴關羽之單刀會于益陽,議定孫、劉以湘江為界,江東屬吳,江西屬蜀。因此,岳陽成了東吳的前沿陣地,于是鎮(zhèn)守巴丘的魯肅于此修筑城池,建閱軍樓(岳陽樓的前身),訓練水軍與蜀抗衡,直至三國歸晉,岳陽有70余年歸入東吳版圖。所以唐代以來不少文人在詠唱岳陽樓、洞庭湖的詩中稱岳陽為吳地。如孟浩然“莫辯荊吳地,唯余水共天”、杜甫“吳楚東南坼,乾坤日夜浮”、劉禹錫“水鄉(xiāng)吳蜀限,地勢東南庳”等,舉不勝舉。

      第三,史志記載和豐富的文化積淀。北宋范致明《岳陽風土記》載:“君山有井曰柳毅井?!庇衷唬骸岸赐?,洞府之庭,上有洞庭真君廟堂?!贝撕髿v代府縣志書皆有柳毅井和柳毅傳書故事的記載。清代《巴陵縣志》對柳毅井的記敘較為詳細:“柳毅井,一名桔井,井邊有刺桔大可數圍,空靈古拙。井出口丈許,有片石作底,鑿數孔以通泉,石下深不可測?!?/span>

      宋代以來,柳毅便被洞庭湖湘人民奉為洞庭湖神。清道光五年出版的《洞庭湖志》:“洞庭君相傳為柳毅。其神像赤面、獠牙、朱發(fā),獰如夜叉,以一手遮額,覆手而視,一手指湖旁。從神亦然。舟往來者,必致祭?!?/span>

      《柳毅傳書》的人文精神,在楹聯(lián)創(chuàng)作上反映尤為突出。清代左宗棠曾于君山洞庭廟撰有一副立志勵志聯(lián):“迢遙旅路三千,我原過客;管領重湖八百,君亦書生?!彼浥^斗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后,晚年,以軍機大臣兼通商事務大臣再游君山時,志得意滿地又在傳書亭寫下一聯(lián):“海國舊傳書,是英雄自憐兒女;湖山今入畫,有忠信可涉風波。”

      在岳陽和洞庭湖湘,《柳毅傳書》的戲曲演出,更是久傳不衰,花樣翻新。巴陵戲有《龍女牧羊》。岳陽花鼓戲有《柳明英修書下?!?。長沙花鼓與汨羅花鼓各有戲路不同的《八百里洞庭》。《長沙戲劇新作》還刊載了楊源明、屈日中新編的《八百里洞庭》。歌劇有陳北方的《龍女的傳說》。這些劇目大多根據本土傳說改編,故事結尾都落在洞庭湖是如何形成的這一關鍵點上。

      通過上述探索,岳陽不僅史料豐富,記敘年代較早,而且歷史遺跡甚多,文化積淀深厚。更重要的是《柳毅傳》中的主要人物多是湖湘人,故事發(fā)生的中心地點也在洞庭湖,而且岳陽有特點獨具的民間傳說,并有產生這個故事的歷史地理依據。因此,我們似可肯定,《柳毅傳書》的故事產生原地是在洞庭湖區(qū)。




      (編輯:黃梅)
     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,亚洲国产有限公司,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,中文字幕乱码女一区二区三区
      <i id="ngibh"></i>
        <video id="ngibh"><pre id="ngibh"><pre id="ngibh"></pre></pre></video>
      1. <dl id="ngibh"></dl>

        1. <b id="ngibh"></b>
          <ul id="ngibh"><meter id="ngibh"></meter></ul>